周存玉官方网站
http://6816.diaosu.cn
周存玉首页>文章>正文

《连云港工艺品的前世今生》

更新时间:2024-03-29 12:29:21 作者:周存玉

    连云港市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古迹丰富,历史久远,集名山、名海、名水、名竹、名石于一地,吸引着八方游客驻足流连。

    但,连云港游客到外地旅游总是大把花钱购买旅游纪念品,可是,外地游客到了连云港却很“抠门”。连云港的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和新意是不少外地游客抱怨的焦点。“前几年到到连云港来玩,回去捎的是贝壳和鱼干”,今年再来一次,发现可带回家的还是这些东西,连云港的旅游商品能不能多搞一些创新?“一位来自河南的游客抱怨着。多年来,连云港的旅游商品缺乏创新,已经影响了来连游客旅游消费,成了港城旅游的一条短腿。相比之下,外地的很多旅游区景点,游客必须经过旅游纪念品商店才能走到出口。商品里的旅游纪念品从价值人民币几元的明信片、小配饰到几百次的画册、几千元的首饰和工艺品应有尽有。旅游纪念品也分别针对儿童、成年人和老人而设置,让游客很难空手而归。

    我们连云港的工艺品难道真的就不登大雅之堂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随着连云港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港城的工艺品行业也出现令人欣慰的发展势头,比如出现了黑陶工艺品等等。相信港城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一个又一个的诸如“连云港黑陶”诸如“老艺头”这样的企业树立起来,那时连云港的工艺品市场一定会万紫千红,春色满园的。
   
    连云港工艺品的发展概况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东其他文明不同的是,中国的古代文明始终不曾中断。在这7000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灿灿的工艺文明。它种类繁多,技术精湛,巧夺天工,为中国赢得了“丝国”、“瓷国”、“漆国“的美誉,在东方乃至至世界工艺史上定下了辉煌的一页。

    连云港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脐部,是中国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工艺美术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制陶、琢玉、石雕等已有较高的工艺水平。这一点被考古界称为“人类天书“的将军崖岩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之一。
   
    连云港传统工艺工艺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玉雕工艺品:连云港的玉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西汉晚期技术已十分成熟,尤其是解放后玉雕工艺受到政府的重视。

    石雕工艺品;连云港的石雕工艺品同样可以上述到新石器时代,东汉暑期的孔望山摩崖佛教造像,比敦煌佛像壁画早200余年。1958年,东海县房山镇压有近百名石匠艺人赴北京参加人民大会堂、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十大建筑的建设,1976年他们又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工作。

    手工手饰和金银挂件:根据《赣榆县二工局发展史》记载,清朝捻军过境之后,青口仅有三家银匠铺子,到中华民国27年已有50户左右,他们的主要制作妇女儿童的项链、项圈、手镯、耳坠和福、禄、寿、喜字样的装饰品以及银针、探条等医用品。

    陶瓷工艺品:连云港的陶瓷工艺品源于新石器时代,从锦屏二涧村遗址出土的陶鼎和氏族公墓随葬的陶器,如高足杯、豆等黑陶器具,质地精细,造型规整。连云港出土的晚唐时期的青彩、白彩和各种釉色的瓷具,造型丰满、端庄、色彩纯正、均致。到晚清本地的陶瓷工艺品已经衰落落大方,直到解放后才开始恢复。

    竹、藤、草、柳工艺品:竹、藤、草、柳工艺品是连云港地区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品。由于该类工艺品易腐烂,因此目前未见出土民国中后期由于天灾人祸,连云港地区的手工艺陷入低谷,有的行业频临“人亡艺绝”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连云港工艺美术的恢复、发展。1990年,连云港地区工艺美术工业已形成10大门类,20个产品品种。在10大门类中,有8类产品出口。而竹编、藤编、草编是10大门类中最大的门类。

    20世纪60至70年代,连云港地区的雕画、羽毛画和喷绘画成为工艺美术行业的一大特色。由于东海的水晶加工缺少优秀美术专业人才的渗入,在水晶工艺造型的研发方面,直到今天依然无法赶超浙、广的水平。

    总之,连云港工艺美术历史久远,但自古以来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更缺少自己的特色,品种相对单调,发展得基础相对薄弱,延续继承的情况比较差,缺少自己的拳头产品。作为一个沿海旅游城市,多少看来连云港没有具备显著特点的旅游纪念品。但是近两年连云港的工艺产品开始出现令人欣慰的发展势头,比如出现了黑陶工艺品,出现了手工锻铜工艺品等等连云港出现了一家注册了“老艺头“商标的工艺品公司。老艺头目前开发了几百种工艺品摆件和挂件,大大小小,琳琅满目。作工之精、艺术水平之高都令人赞不绝口。老艺头立足于连云港地域文化的开发、利用,他们制作的《西游记》场景浮雕挂件、西游记人物摆件、孔望山摩崖造像旅游纪念品等等,均是目前国内一流水平的工艺精品。
   
    古老黑陶焕新彩

    连云港古称海洲,从目前考古的挖据中发现,连云港藤花落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50余处龙山文化城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在藤花落遗址中出土大量的黑陶碎片,这说明连云港的黑陶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黑陶是中国的传统陶艺,这种陶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古代多以表面透黑的砂质陶和乌黑光亮的细泥质陶为主,也有部分的磨光黑陶,器表以素为主。

    近几年在连云港的黑陶工艺融古老制陶工艺与现代美术工艺于一身,在烧制上采有高温密封窑和薰烟渗碳之法,黑陶制作采用转制、模制、印坯、灌浆、手塑等多种造型手段,作品造型的古朴、高雅、形式多样,已形成仿制、复制、创新三大系列,仿古、移植、复制、观赏、实用、收藏六大类别300多个品种。黑陶作品的表面效果已达到至光、乌光、漆光的程度。可以说黑陶这一古老的工艺在连云港换发出新的神采,受到国内外爱好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喜爱,成了连云港土特产的象征之一,也是收藏与馈赠的佳品。
   
    老艺头的由来

    周先生是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对中国的手工艺品有着特殊的情感。一直梦想着能在中国传统手工制品的开发方面做点事情,为此他走访了国内的很多地方,看过很多手工产品和它们的作者,但能让他觉得满意并能有共同语言的却始终没能遇到。

    直到有一天,他到太行山东麓的清西陵考察,在这里他被清西陵精湛的传统手工工艺深深地吸引住了。那造型特异的铜鼎;精工打造的石师、石马、石象;那配殿的雀替之上雕刻的数以千计的云龙、蟠龙等等,设计是那么的精美,做工是那么的精细,这些艺术珍品都出自什么人之手呢?终于他弄清楚了一个有关清西陵往事。原来,满清皇族原本是在遵化西北七十二华里的昌瑞山建陵的,到了雍正继位后他在太行山麓的泰宁山发现了“万年吉地”雍正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于是他下令在这里动工修建泰陵开辟西陵陵区,并且全国调集了大批的能工巧匠参加清西陵的建设施工,一直持续到清政府的灭亡。那么,今天他们还有后人吗?他们的后人还会继承他们的手艺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周先生在这里寻找到几位清西陵工匠的后人,令人惊喜的是他们从前辈那里继承了精湛的手艺。周先生把自己想继承和发扬传统手工的想法一股脑地说给他们,他们兴奋了,决定丢下家中的坛坛罐罐,跟着周先生走出大山来到了开放的港口城市连云港。周先生与他的合作伙伴过反复研究,为这样一个对传统的手工艺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团队起个什么名字呢?正当大家苦苦思索却不得要领之时,周先生一眼看到面前的一位老工匠,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老艺头”!在场同事齐声叫好,于是,老艺头诞生了。

    近几年,连云港老艺头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发的老艺头牌手工锻铜工艺品已有二、三百种,2006年中国艺术博会上,中国第七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上,首届中国(上海)跨国采购大会上,老艺头手工锻铜工艺品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爱好者的广泛好评。

    无论是20米长卷《清明上河图》,还是高11.2米大气磅博的景区圆雕《神鱼化龙》,以及被连云港市政府赠送给日本、韩国客人的礼品盒《五圣取经》等等,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古老手工锻铜工艺所特有的质地感、浓郁的手工美、质朴的艺术风格。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